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集团公司07年民用产业向“十一五”目标健步前行
发布时间:2008-01-02 15:02:04 阅读次数:3446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08-01-02 15:02:04 阅读次数:3446 信息来源:
2007年,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民用产业发展来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民用产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五大板块实施方案制订完成,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式揭牌,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集团公司与大企业、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取得新成果,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逐步走上健康轨道……在“十一五”的第二个年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民用产业已强筋壮骨,向着“十一五”目标健步前行。
稳扎稳打 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在2006年年底召开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座谈会上,时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马兴瑞强调:“民用产业要做强做大,一定不能‘虚胖’,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预定目标。”
“继2006年民用产业实施规划大发展之后,2007年的特点是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集团公司经营投资部部长龚波表示,一年来,集团公司有关单位都在深层次、实实在在地落实航天民用产业“十一五”规划,以确保2010年600亿元经营目标的实现。
2007年,民用产业的五大板块——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发展实施方案制订完成。依托“航天科技”大平台,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公共关系的整体优势,民用产业市场开拓思路清晰,始终与战略布局和产业方向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陆续铺开并稳步推进。
今年,3.5米高端液压支架顺利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验收,其中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6600万元的垛式支架供货合同也于此前签订。这些成果与项目,写就了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合作的精彩一笔。作为发起单位之一,集团公司加入了神华集团牵头组建的“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与神华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
集团公司与华能集团的合作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由十一院承担的内蒙古海勃湾发电厂2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总承包工程提前竣工并通过验收;与中国石化的战略合作取得进展,大型高效长输管道输油泵国产化项目通过了专家论证,集团公司成为中国石化的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就第三代核电爆破阀的国产化开展了合作,航天阀类产品将走入核电市场……
集团公司在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中,民用产业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上海、西安两大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呼和浩特航天生物产业基地生产启动,神舟硅业多晶硅项目紧锣密鼓施工,北京、成都、内蒙古等地逐渐成长为一个个航天民用产业重镇。与此同时,新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3月,集团公司与甘肃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双方在风力发电、煤化工、煤机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及炼化设备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随后,集团公司与海南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区项目的合作。
6月,集团公司与深圳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的重组工作以及深圳航天科技大厦和深圳龙岗大工业区航天产业基地用地的论证和选址工作。该协议作为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布局中的一枚新棋子,作用值得期待。
资源整合 打造跨院投融资平台
有了清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民用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但还有一件事关乎成败——钱从哪里来?
“07航天债”的成功发行募集资金15亿元;上市公司实现融资23.18亿元人民币,其中火箭股份实现融资10.85亿元人民币,香港航科实现融资3.86亿港元,香港航通实现融资9.12亿港元;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投资资金2.7亿元;获得国家专项计划资金支持1.36亿元;2007年度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研发总投入1.25亿元……今年以来,约百亿元的资金,投入到了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的发展当中。
在百亿元投入的背后,集团公司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在火箭股份、香港航科、香港航通相继实现再融资后,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动力三家上市公司也制定方案,开展了再融资的准备工作。新一轮的良性循环又在形成——资金投入新的项目,新的项目再产生新的收入。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各单位也以实体公司和上市公司为主体,积极开展了多项资源重组工作。民用产业的公司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了巩固成果阶段,投资与经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截至10月底,集团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实现民品收入172.38亿元,同比增长30.9%,将以稳健的步伐完成全年目标;参股公司实现民品收入272.76亿元,同比增长35.2%;总计实现民品总收入445.13亿元,同比增长33.5%。
2007年,又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记录下了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向“十一五”目标迈进的一段重要历程。<转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
这一年,民用产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五大板块实施方案制订完成,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式揭牌,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集团公司与大企业、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取得新成果,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逐步走上健康轨道……在“十一五”的第二个年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民用产业已强筋壮骨,向着“十一五”目标健步前行。
稳扎稳打 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在2006年年底召开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座谈会上,时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马兴瑞强调:“民用产业要做强做大,一定不能‘虚胖’,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预定目标。”
“继2006年民用产业实施规划大发展之后,2007年的特点是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集团公司经营投资部部长龚波表示,一年来,集团公司有关单位都在深层次、实实在在地落实航天民用产业“十一五”规划,以确保2010年600亿元经营目标的实现。
2007年,民用产业的五大板块——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发展实施方案制订完成。依托“航天科技”大平台,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公共关系的整体优势,民用产业市场开拓思路清晰,始终与战略布局和产业方向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陆续铺开并稳步推进。
今年,3.5米高端液压支架顺利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验收,其中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6600万元的垛式支架供货合同也于此前签订。这些成果与项目,写就了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合作的精彩一笔。作为发起单位之一,集团公司加入了神华集团牵头组建的“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与神华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
集团公司与华能集团的合作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由十一院承担的内蒙古海勃湾发电厂2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总承包工程提前竣工并通过验收;与中国石化的战略合作取得进展,大型高效长输管道输油泵国产化项目通过了专家论证,集团公司成为中国石化的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就第三代核电爆破阀的国产化开展了合作,航天阀类产品将走入核电市场……
集团公司在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中,民用产业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上海、西安两大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呼和浩特航天生物产业基地生产启动,神舟硅业多晶硅项目紧锣密鼓施工,北京、成都、内蒙古等地逐渐成长为一个个航天民用产业重镇。与此同时,新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3月,集团公司与甘肃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双方在风力发电、煤化工、煤机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及炼化设备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随后,集团公司与海南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区项目的合作。
6月,集团公司与深圳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的重组工作以及深圳航天科技大厦和深圳龙岗大工业区航天产业基地用地的论证和选址工作。该协议作为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布局中的一枚新棋子,作用值得期待。
资源整合 打造跨院投融资平台
有了清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民用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但还有一件事关乎成败——钱从哪里来?
“07航天债”的成功发行募集资金15亿元;上市公司实现融资23.18亿元人民币,其中火箭股份实现融资10.85亿元人民币,香港航科实现融资3.86亿港元,香港航通实现融资9.12亿港元;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投资资金2.7亿元;获得国家专项计划资金支持1.36亿元;2007年度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研发总投入1.25亿元……今年以来,约百亿元的资金,投入到了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的发展当中。
在百亿元投入的背后,集团公司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在火箭股份、香港航科、香港航通相继实现再融资后,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动力三家上市公司也制定方案,开展了再融资的准备工作。新一轮的良性循环又在形成——资金投入新的项目,新的项目再产生新的收入。集团公司民用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各单位也以实体公司和上市公司为主体,积极开展了多项资源重组工作。民用产业的公司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了巩固成果阶段,投资与经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截至10月底,集团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实现民品收入172.38亿元,同比增长30.9%,将以稳健的步伐完成全年目标;参股公司实现民品收入272.76亿元,同比增长35.2%;总计实现民品总收入445.13亿元,同比增长33.5%。
2007年,又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记录下了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向“十一五”目标迈进的一段重要历程。<转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